可做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咨询请添加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现代教育战略》作业
一、辨析题
1.战术是战略的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答:错。战略是战争的谋略,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决策、部署,引申为攻克难关、解决全局性重大问题的谋略、计划、决策和部署。而战术是局部和具体的谋略,指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或者决定局部问题的方法,也指具体的艺术,技巧、技能。
2.政治品德素质是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政治意识、立场,是一个人的道德好感,是不可教的。
答:错。政治品德素质,指一个人的政治意识、态度、立场,对国家和人民、集体的认识、感情,履行民主、法律权利、义务的能力,指一个人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救死扶伤、诚实守信等品质。
3.创新的新就一般意义的新事物。
答:错。创新的新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穿上新衣服”和“得到新食物”的“新”,而是生产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新,但创新又是相对的,有相对于自己的,有相对于地区和单位的,有相对于国家和世界的。
4.能力就是一个所拥有的知识量的多少,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能力。
答:错。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能量和活力,是人认识世界形成知识和应用知识改造世界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
5.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就是质量与数量的辩证统一。
答:错。外延式发展主要指数量和规模的扩展。而内涵式发展主要指质量的提高和内容的扩充、扩展,也包括层次、结构的合理。
6.学术性人才与工程型专业人才是递进关系。
答:错。学术性或者是科学型、理论型专业人才,主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工程型专业人才,主要是对重大理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整体上的目标决策、部署规划、技术设计。二者不是递进关系。
7.研究型大学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应占在校学生占总数的70%左右。
答:错。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博士、硕士研究生应占在校学生占总数的50%左右,科学技术研究在学校工作中占很大比重和优势。
8. 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是指各级各类政府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答:对。
9.教育邻近影响是指对一个人进行教育投资,通过这个人所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找到收益和承担这种投资的具体对象,从而收回这种教育投资的教育。
答:错。教育的邻近影响是指“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自己或者家长,而且社会其他成员也会从中得到好处。而教育的非邻近影响是指对一个人进行教育投资,通过这个人所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找到收益和承担这种投资的具体对象,从而收回这种教育投资的教育。
10.工具合理性是对存在应该是什么的认识,立足于信念、理想的合理性,只对良心负责,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将后果与责任归咎于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命运的安排或者邪恶势力的阻碍。
答:错。价值合理性是对存在应该是什么的认识,立足于信念、理想的合理性,只对良心负责,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将后果与责任归咎于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命运的安排或者邪恶势力的阻碍。而工具合理性是对存在是什么的认识,基于目的合理性,只对后果负责,以完全可以预计的、计算的方式追求目的、手段、条件和结果的相一致,不打无准备之仗。
11.教育自身关系状态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之间的关系状态,各级各类教育本身的发展状态,教育教学的方式、手段、途径与教育目的战略和数量战略的协调状态。
答:对。
12.劳动生产素质就是指的人的身体素质。
答:错。劳动生产素质,指一个人合理应用自己的体力、经验,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应用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从事自我服务性和社会生产性、服务性劳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态度。
13.研究性学习和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其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方面。
答:错。研究性学习和教学是一种普遍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不应仅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普遍的学习和教学态度和方式,才有可能使相对专门的研究性学习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14.分科课程是一种基于专业知识系统组成的课程模式,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答:错。分科课程是一种单一学科知识系统组成的课程模式,它强调一门课程知识逻辑体系的完整性,而不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15.阶梯式发展理论是中国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时所采用的一种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理论。
答:错。阶梯式发展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的先后次序提出的,实际是一种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论。
16.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所有农村人的。
答:错。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为没有考上和不愿上大学的农村青年提供的职业教育。
17.全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人,但特殊群体除外。
答:错。全民教育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是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权利接受的教育。
18.教育型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
答:错。教育型大学是以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主,个别专业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能力,主要由地方管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中小城镇和农村服务。
19.私人物品不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
答:错。私人物品是指那些具备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的物品,效用的可分性是指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的总和,消费的排他性是指物品的所有者可以完全占有或独自享受该物品的效用,未经所有者的同意,其他人不能享用。
20.公平是平等和效益的和谐统一,是在基本平等基础上的有差别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是互利和仁爱结合的共利。
答:对。
21.科学文化素质就是人的知识素质。
答:错。科学文化素质,指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广度、深度,学习、应用科学文化知识的习惯、能力。
22.科学就是指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和谐精神。
答:错。科学有多种含义,广义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和谐精神,狭义科学精神则是与人文精神相对应的具体的求实创新精神。
23.知识是人认识了的一切信息的总和,是德性和能力发展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人,人的本能就不会发展成为人的能力。
答:对。
24.综合课程就是分科课程或单科课程的相加。
答:错。综合课程是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科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而不是分科课程或单科课程的相加。
25. “211工程”是1995年我国政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启动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直接投资最大的高等教育项目。
答:对。
26.教育状态战略目标是指教育发展中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状态目标,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教育结构的状态,教育教学的方式、手段、途径与教育目的战略和数量战略协调状态,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关系状态。
答:对。
27.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总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的货币表现。
答:错。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总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的货币表现。
28. 定向分离是指以培养教师为最终目的的本科4年教育的专业教学和师范教学的分离,这种分离也指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连读的教育,或师范教育的4+2、4+3的教师教育。
答:对。
29. 教育规划是设计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性文件,是有关部门提出的具体措施。
答:错。教育规划是设计和安排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学校遵照国家对教育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30.头脑风暴法又称为德尔菲预测法。
答:错。头脑风暴法是利用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大量预测信息的一种直觉性预测方法,是专家集体的创造力大于专家个人单独的创造力相加总和,从而提出更多、更好、更全面、更具体的方案和建议。而德尔菲预测法是采用同时向多位专家发函征询预测意见,并经过多轮反馈而使预测意见趋于一致的预测方法。
31.教育战略仅仅研究教育实施,而不研究教育思想。
答:错。教育学或教育思维反映教育存在既研究看得见模得着的以人与物组成的教育活动的教育事实或事件,也研究用语言表达的看不见模不着的可能反映可能不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思想:或者正在进行的或者已成事实的教育思想和与教育有关的思想。已成事实的东西就是已经存在的东西。事实即存在。教育学以教育事实为对象就是以教育存在为对象。从研究对象内容的主要性质和方法分,教育学由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综合学科三部分组成。教育战略是综合的教育研究或者教育学分支学科。
32.中国古代教育战略目的就是培养“哲学王”。
答:错。中国古代教育战略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和教化民众,而“哲学王”则是古希腊的教育战略目的。
33.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方式,与接受学习是一致的。
答:错。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化,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发现学习,或者说发现学习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其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立的。
34.学科分化和综合的统一是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
答:对。
35.基础教育只是中小学普通教育,不包括中学职业教育。
答:错。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或者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就是指中小学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36.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比率在10%以下时属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0%-70%时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达到70%以上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答:错。1970年、1971年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在《从大众到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扩展与转化》中提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比率在15%以下时属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时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37. 关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其中布鲁贝克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中认为,普通教育是自由、开放、大众、奴性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机械性的教育。
答:错。关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第一,普通教育是自由教育,职业教育是奴性教育。第二,普通教育是哲学性的教育,职业教育是机械性的教育。第三,“职业是文化之根,文化乃是职业之果”。
38.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
答:错。教育公平不等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的和谐统一,是全体国民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基本平等发展基础上的有差异的共同发展,是每个人接受基本教育的绝对平等与不同兴趣类型和能力水平的人接受不同层面教育的相对平等的结合,是与时代相适应的英才教育和普及教育的结合,既不是与教育效益对应的概念,又不是无差别的教育平等。单一标准的教育平等只能导致共同贫困和两极分化,不可能是真正全面的教育公平。
39.教育结构有层次结构、平行结构、动态结构等。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平行结构,各级教育都有年级层次结构,高等教育还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动态、层次结构。
答:错。教育结构有层次结构、平行结构、动态结构等。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层次结构,各级教育都有年级层次结构,高等教育还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层次结构。
40.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目的是使教师职业在时间上的专门和素质上的专门相一致,教师职业与教师专业相统一,使教师职业成为在素质要求上的专门职业,只有具备了专业素质才能从事的职业。
答:对。
二、更多答案下载:(www.)题
1.教育战略是以教育宏观层面和教育动态关系为对象,研究教育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和方向性重大问题谋略的科学。
2.心理素质是指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倾向,即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等的类型和发展水平或智力和非智力心理、精神发展水平,思维的广泛性、稳定性、灵活性、快捷性、深刻性、逻辑性,心理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主体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发展的水平。
3.创新意识是对创新的重要价值、意义的清醒的认识,是自觉地追求创新的态度、精神,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和本质特征。创新意识与人的盲目性相对应。
4.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人的全面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不同个人、人群和地区和谐发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是和谐精神,和合精神,统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最高概念、最高精神和最高智慧。
5.“经典现代化理论”是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像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像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就是现代化。
6.基础教育就是指中小学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既包括中小学教育,也包括中学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也包括初等教育和幼儿教育。
7.中等职业教育则是专门为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提供的就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是加上就是就业教育,或者称生计教育、谋生教育。
8.“学习化社会”(learning society)是60年代富勒、赫钦斯等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和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设想,强调全面反思现有学校教育,确认人在环境、家庭和社会中直接或的经验已接收系统学校教育的各自特点,强调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终身教育,特别倡导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
9.教育战略目标是教育发展和发展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人才规格或质量目标,教育数量及其普及教育、教育大众化目标和教育结构、教育发展速度、教育投资等状态目标。
10.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及其性质、目的、任务、内容、方法、手段与应试教育有根本区别,与全面发展教育、义务教育及其他现代教育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1.人文精神是人对自身本质、价值、终极关怀和在世界之中的地位的根本看法和不懈追求,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是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当代精神的精华,本质是尊重人和关心人。
12.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含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13.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概念,按照美国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界定,毛入学率达到15%,就意味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14.职业教育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有一般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上位概念,职业技术教育是下为概念。职业教育里包括职业技术教育,但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里面还有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教育,或者培养一般专业技术的初级劳动者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
15.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further education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富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既包括即席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在特别领域里探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
16.教育结构是教育本身发展的目标和规律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要求,教育既要根据教育本身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也要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要求形成和调整结构。
17.模拟仿真法是指建立反映各种函数、变量关系的未来发展不同模型,测验在某些变量发生不同变化的情况下教育发展可能出现的结果,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18.教育状态战略目标是指教育发展中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状态目标,教育发展数量、速度、规模、教育结构的状态,教育教学的方式、手段、途径与教育目的战略和数量战略协调状态,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关系状态。
19.创新习惯是在教育和日常生活、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并自觉不自觉地的贯穿于甚至统领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包括创新性思维、思想方式和活动、行动方式等的创新性行为方式,是不言而喻、不加思索的自动化了的心态和行为,是对人的行为经常、长期和广泛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定势、行为定式。
20.义务教育是指依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21.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不断积累知识的长期、连续的过程,终身学习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石,为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最终学会生存。
22.民办教育是指学校的办学主体是非政府组织,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23.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的和谐统一,是全体国民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基本平等发展基础上的有差异的共同发展,是每个人接受基本教育的绝对平等与不同兴趣类型和能力水平的人接受不同层面教育的相对平等的结合,是与时代相适应的英才教育和普及教育的结合,既不是与教育效益对应的概念,又不是无差别的教育平等。
24.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未来作出推测,是教育决策的基础,使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条件,它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了关于未来的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25.系统分析法是指用资料搜集整理法、调查测量法对所要研究的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及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结症,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6.素质一般有三层含义,一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二指素养、品质、资质,三为心理学所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也就是说素质在心理学上只指先天遗传特点。
27.教育民主化是指个体享受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向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和多样的演变过程。
28.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个别专业院校具有博士生培养能力,种类大学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出地方特色,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9.公共物品是不具有效用可分性和消费排他性的物品,只要这种物品存在,增加消费者所需付出的追加资源成本就为零,这就是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同时,个人消费量等于集体消费量也意味着公共物品在消费者之间无法分割,这就是公共物品的不可分割性。
30.区域教育发展战略是充分根据不同同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发展教育,充分保证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农村和城市教育教育发展均衡发展的战略。
31.教师专业化是通过正规的教师教育机构对教师的培养和资格的认定,克服教师职业的随意性,加强教师培养和教师从业标准与程序的科学和规范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水平,进而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的过程。
32.教育决策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对未来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所作的选择,是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的决策,教育决策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教育资源达到教育目的。
三、更多答案下载:(www.)
1.简述教育战略研究的整体性。
答:(一)既要研究人的整体性和关键性、根本性,又要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方法研究人。
(二)既要研究教育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又要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方法研究教育。
(三)既要研究社会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又要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方法研究整体社会中的教育。
(四)既要研究世界的整体性和关键性,又要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方法研究整体世界中的教育。
(五)既要研究教育的历史整体性和长期稳定性,又要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方法研究整体历史中的教育。
2.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答:其一,全面发展的教育可能是普及教育,也可能不是普及教育;可能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也可能是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是普及教育,目前在我国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育。
其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包括中小学基础教育、公民素质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专业教育。
其三,全面发展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具有“双重”任务。但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更强调和重视其选拔功能。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基础教育把选拔功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和为学生传授就业知识、培养能力和品德、为现实的生产劳动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结合起来,而且有人认为更应重视后者。
3.简述积极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答:(一)全程化的目标。
(二)多层面的内容。
(三)展个性的方法。
(四)重思想的评价。
(五)新风范的教师。
(六)新世纪的《大学》。
此外,形成创新教育系统必须加大教育投资,更新教学设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生活条件。加强教育和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国际交流,积极汲取各国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对实施创新教育都有重要意义。
4.简述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答:首先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满足经济和科技等社会各方面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满足个人的就业需要有重要意义。
第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减缓中学生学压力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重要作用。
5.简述继续教育的“继续性”。
答:(一)继续教育是在教育机构中的继续学习。
(二)继续教育是为了继续作好工作的继续学习。
(三)继续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继续学习。
(四)继续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后代的继续学习。
(五)继续教育是为了使生命继续焕发活力的继续学习。
6.简述公平的本质特征
答:(一)平等与效率统一的公平如同正义是不能兼顾的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二)公平是平等和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公平是在基本平等基础上的有差别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四)公平是互利和仁爱结合的共利。
7.简述教育战略研究的前瞻性。
答:(一)瞻前性、未来性。
(二)超越性、理想性。
(三)预测性、引导性。
(四)批判性、理论性。
8.简述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一)性质对立。素质教育是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是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
(二)目的、宗旨和对象对立。素质教育的目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对象是全体国民。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分数、文凭、学历,对象是少数学生和国民。
(三)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应试教育的内容、方法是有交叉、相互通用的,但本质上是对立的。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施措施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立,主要是两种教育的目的及其整体的对立,不是个别因素的对立。这种对立并不违背语言逻辑和割断教育历史,也不存在概念和理论上的悖论。
9.简述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
答:(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要求。
(二) 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 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
(四) 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
10.简述人文精神的形成方式。
答: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追求目标、具体内容和思维、实践方式等层面的区别及其时代性和民族特点决定了它们在形成方式上的区别及其时代性和民族特点。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和教育的根本方式。
(一)强势平衡,和谐统一。
(二)信仰先行,追求崇高。
(三)楷模示范,正面引导。
(四)弘扬人文精神必须把其普遍性与时代性、民族性相结合。
11.简述基础教育如何要为学生创新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答:(一)基础教育强调形成学生创造性对弘扬和塑造民族精神,形成国民的创新性和具有创新性的国民,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
(二)强调培养创新性对改变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三)基础教育从小养成学生的创新性,对专业教育形成学生创新性有重要意义。
12.简述教育公平战略的实施策略。
答:(一)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义务教育免费和强制的原则。
(四)积极消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和局限性的矛盾。
(五)坚决改变“应试教育”及其评价模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及其评价模式。
(六)坚持教学民主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13.简述教育战略研究的综合性。
答:(一)理论原理的综合性、边缘性、跨学科性。
(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边缘性、跨学科性。
(三)研究范围的综合性和跨时空性。
(四)内容和结果或成果的综合性。
14.简述素质教育战略的实施策略。
答:(一)改革德育方式和评价制度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二)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制度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均衡发展,不同地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普遍提高全体国民全面发展素质的关键。
15.简述如何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答:一是采取灵活学制和灵活学习形式。
二是扩大优质职教资源,发挥规模优势。
三是坚持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在重视提高学历教育质量的同时,针对初次就业者、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再就业工人开展适应性强的中短期培训,学习期限要灵活,学习形式要多样,学习内容要实用,学习质量要不断提高。
四是要加快建立“学分银行”的试点,实行弹性学分制度,完善学分认证制度。
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六是在大力发展公办职业教育同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16.简述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需要的措施。
答:(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均衡问题。
(二)严格控制农村行政人员编制,严格要求农村教师的任职资格,在此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它们工资等收入。
(三)调整教育结构,加大培养技术人才的力度。
(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五)既要通过组织志愿者支援西部和农村发展,更要培养扎根农村的农村建设者。
(六)正确理解现代化的都市化、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关系,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17.简述发展农村教育战略的措施。
(一)以价值理性智慧系统看待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二)以农业发展、农村小康和农民幸福为目标解决和评估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三)在价值理性智慧引领下以工具理性智慧综合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18.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劳动首先是一种脑力劳动,但他有不同于一般的脑力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集体性和个体性,主体性和示范性等特点。
(一)教师性质的伦理先知和楷模先知与教师专业化及其教育。
(二)教师教学的价值中立和人类灵魂的建构与教师专业化及其教育。
(三)教师任务的传道、授业、解惑和知识创新与教师专业化及其教育。
19.简述教育战略的合理性。
答:(一)教育学科学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教育学的合理性过程。
(二)建构合理性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任务。
(三)教育学和理性的实质是教育学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结合。
20.简述如何形成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
答:“存在先于本质”,人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创新是人类的本质或必然性。但就个人而言,创新更是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趋向对个人的影响和在个人行为上的反映或表现,社会影响和引导对创造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创新系统。
(二)企事业单位用人和创新机制。
(三)形成创新教育的社会文化风尚、家庭亲友氛围、大众传媒导向。
21.简述人文精神的实质
答:(一)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和道德精神。
(二)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
(三)当代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区别的实质是统领工具理性的价值理性。
22.简述教育投资体制及其研究的现实选择。
答:(一)研究教育产业性的特点比讨论教育产业性的意义更重要。
(二)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更多的不是产业性问题。教育的产业性更多的是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的问题。
(三)教育不能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市场机制,决不能因此而推卸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责任。
(四)市场既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说市场是公平的是说市场指认质量和能力,谁的能力高谁就在市场中是优胜者,谁的产品的质量高谁就是市场的优胜者。
23.简述综合治理“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答:第一,综合治理“三农”和农村教育问题,首先是加大农业投入,改造传统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彻底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不良状况,大力增强农民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自强力和自信心。
第二,综合治理的第二个办法是变革国家的国土资源和国家资源管理和利用、分配学说,改变多数农村资源丰富,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
第三,综合治理的第三个办法是加快改变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第四,综合治理的第四个办法是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教育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和态势。经济和教育相互促进和制约。
24.简述教育战略规划和预测功能和作用。
答:(一)为教育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二)协调教育系统内外的各种关系。
(三)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四)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依据。
(五)对个人接受教育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个人的教育行为既包括教师教育学生和家长教育子女的行为,也包括个人接受教育、选择专业方向、进行教育投资等行为。
四、更多答案下载:(www.)
1.结合实际,试述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措施。
答:(一)基础教育目标和任务改革。基础教育要打破全国高度统一的基础教育系统结构,确立多元化的教育目标;积极改革评价标准和制度,增强课程的个性化和选择性,活动性和生活性;改变“应试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创新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础教育强调形成学生创造性对弘扬和塑造民族精神,形成国民的创新性和具有创新性的国民,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强调培养创新性对改变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从小养成学生的创新性,对专业教育形成学生创新性有重要意义。
(四)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处理好中学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促进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改善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师质量,坚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七)继续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促进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和谐发展。
(八)随着中小学就学人口的减少,尽可能减少班级人数,实施小班上课和个性化教学。
2.结合实际,试述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战略的措施。
答:(一)进一步明确民办教育的概念,使其立法和管理其有明确界限。
(二)进一步确立民办教育的投资和收费的合理性。
(三)进一步明确名办学校的产权关系。
(四)进一步明确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责任和管理权限。
(五)大力提高教师水平和优化教师结构。
(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七)树立明确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
(八)民办教育的举办者,要有学术精神,教育精神,要有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和成为著名教育家的理想和目标。
3.结合实际,试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答:(一)投资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投资不及普通教育,这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因。
(二)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教师问题。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教育”。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二十多年来,并没有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教师的学校。
(四)教学设备问题。由于投资不足,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设别普遍短缺,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教学等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学,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如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和技能也没有明显优势。
(五)地区差异问题。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较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得不好。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得较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得不好。
(六)思想观念问题。观念既是历史影响的结果,也是现实的反映。“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等思想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现实当中的职业教育质量低下,不能真正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也是重要原因,而且主要原因。
(七)理论研究问题。职业教育的理论也就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八)政策问题。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很多问题是政策问题。投资问题、教师问题、教学内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政策问题。职业教育只有思想上重视是不够的,必须再投资上有明显改变,否则,不可能有很大改观。如果思想的重视不能落实到行动上,那这种重视只是语言上或者口头上的重视。
4.结合实际,试述西部大开发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答:(一)加大投入,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兴区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二)高等教育强化产业性,基础教育加强义务性。
(三)教学改革:重点是内容改革,关键是评价改革,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调整应继续深化;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四)提高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吸引、稳定高层才人才;以校产研结合为桥梁,密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五)教师管理: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优胜劣汰,提高质量。
(六)处理好教育为西部开发和治理服务的关系。
(七)重视教育研究,提高教育领导管理水平。
5.结合实际,试述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答:(一)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学生的发展,全体国民接受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具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 素质教育强调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和基本品德的教育是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方针。
(四)素质教育是发挥学生和国民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价值的教育。
(五)素质教育既要满足社会的要求,为社会服务,又要满足个人的兴趣等需要,充分发展个性。
(六) 素质教育是一切现代先进教育的综合。
6.结合实际,试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答: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追求有不同特点,但它们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统一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条件。
(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
(二)人文精神只问善恶,不计利害,科学精神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追求真善美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同精神,但人文精神追求的真善美又不同于科学精神追求的真善美。它们的区别实质上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区别。
(三)人文精神是哲学精神,是整体的精神,是公平、公正、正义精神,科学精神是具体的求实创新精神。
(四)共利既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高价值、终极关怀、永恒理想、长远目标,也是不断实现的人的具体目标和理想,是相对的和发展的;既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实现的,也是永无止境的。
7.结合实际,试述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未来发展。
答:(一)未来的教师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继续坚持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提高教育素质相结合的方向。
(二)未来的教师教育,在学科教学和师范教育上要继续坚持分离性教育和混合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向。
(三)未来的教师教育,在教师供需机制上要继续坚持定向性或封闭型和非定向性或开放性相结合。
(四)未来的教师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继续坚持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相结合。
8.结合实际,试述教育预测和规划的程序。
答:(一)准备阶段。1、建立组织。2、明确目的和任务。3、拟定步骤。4、选择方法。5、搜集资料。6、整理和分析资料。7、教育预测有时还要建立数学模型。
(二)草拟阶段。草拟教育预测和规划必须注意的问题:1、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的依据。2、要恰当划分教育规划的阶段。3、要明确教育规划的重点。4、要确定实现教育规划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三)论证和修改阶段。
(四)教育规划执行反馈阶段。1、有效执行已订规划。2、评价执行效果。3、总结执行经验。4、纠正执行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