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秋学期《法理学Ⅱ》在线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违法行为的构成一般必须有行为人主观上的( )
A.过失
B.故意或过失
C.故意和过失
D.故意
2.在形式上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典,但其数量众多,内容各异的法的部门是( )
A.行政法
B.民法
C.宪法
D.刑法
3.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 )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4.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B.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C.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5.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
A.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B.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C.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D.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6.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遵守
B.法的适用
C.法的实现
D.法律监督
7.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的基本特征
A.资本主义法
B.社会主义法
C.封建制法
D.奴隶制法
8.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公法和私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9.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就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适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属于( )
A.非正式解释
B.行政解释
C.立法解释
D.正式解释
10.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法的遵守
B.法的适用
C.法的实现
D.法律监督
11.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
A.阶级力量对比
B.物质生活条件
C.政治力量对比
D.国家权力性质
12.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B.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C.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D.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13.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最终决定因素
B.法是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影响的
C.法仅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
D.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来体现
14.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
A.种类
B.目的
C.机制
D.原则
15.夫妻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这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非物质财富
B.行为
C.物质财富
D.无形财产
16.根据国家权力行为的权限幅度可将法的指引作用分为()
A.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
B.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C.直接指引和间接指引
D.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17.调整原始社会关系的规范主要是()
A.道德规范
B.法律规范
C.宗教规范
D.习惯规范
18.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
A.理论渊源
B.效力渊源
C.政治渊源
D.历史渊源
19.权利和义务价值的一致性表现在()
A.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
B.二者相互转化
C.二者相互对应
D.二者相互依存
20.衡平法存在于我国的()
A.香港地区
B.澳门地区
C.台湾地区
D.台湾和香港地区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依据覆盖(适用)领域的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
A.实体性原则
B.基本原则
C.具体原则
D.公理性原则
C
22.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B.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以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
23.下列哪些表述不属于法律规则?()
A.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B.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C.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CD
24.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将法的本质属性归结为,法是()
A.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神的意志的体现
C.民族精神的体现
D.公共意志的体现
CD
25.法律权利的内容是下列哪些权利要素的统一?()
A.请求权
B.自由权
C.胜诉权
D.生存权
BC
26.法律规则提供的行为模式包括( )
A.禁止做什么的模式
B.既可以又必须做什么的模式
C.必须做什么的模式
D.可以做什么的模式
CD
27.法的非本质属性包括( )
A.预测性
B.阶级性
C.规范性
D.国家强制性
CD
28.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B.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C.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D.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D
29.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在于()
A.法律对权力和权利的要求不同
B.权力的指向对象是特定的,且权力主体与指向对象是不平等的;权利的指向对象有时是特定的,有时是不特定的,且权利主体与对象是平等的
C.权力的内容表现为某种形式的强制或管理;权利内容则表现为主体要求实现的价值
D.权力主体只能是拥有强制力和支配力的专门机关;权利主体则是公民个人
BCD
30.下列有关法源的说法哪些不正确?()
A.英美法系的法源中没有成文宪法
B.大陆法系的主要法源是制定法
C.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先适用正式法源,然后适用非正式法源
D.不同国家的法源之间不能进行移植
D
19秋学期《法理学Ⅱ》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A.调整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2.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B.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C.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D.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3.根据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
A.普通法和衡平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国际法和国内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4.违法行为的构成一般必须有行为人主观上的()
A.过失
B.故意或过失
C.故意和过失
D.故意
5.黄某是某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
A.法的遵守
B.法的适用
C.法的解释
D.法的执行
6.根据法律的构成要素可将法的指引作用分为()
A.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
B.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C.直接指引和间接指引
D.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7.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A.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D.手段和目的关系
8.在法律的适用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可以同时被适用
B.道德准则可以对法律适用起辅助作用
C.法律的适用者个人的道德素质并不重要
D.法官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抛开任何道德上的考虑
9.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10.在法的实现过程中属于机动阶段的是()
A.法的适用阶段
B.法律规范的确定阶段
C.法律事实的出现阶段
D.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11.甲与乙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甲乙婚姻关系的事实是( )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
12.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
A.阶级力量对比
B.物质生活条件
C.政治力量对比
D.国家权力性质
13.王红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王红和母亲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这里引起继承关系发生的是( )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有效行为
D.合法行为
14.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C.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D.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
15.依据功能,可将法律规则分为()
A.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B.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16.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 )进行解释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
C.全国人大法工委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C.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D.法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18.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 )的基本特征
A.资本主义法
B.社会主义法
C.封建制法
D.奴隶制法
19.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是( )
A.法律规范的规定
B.法律事实的出现
C.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D.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0.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C.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D.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法的实现的阶段包括()
A.法律规范的确定阶段
B.法律关系的形成阶段
C.法律事实的出现阶段
D.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BCD
22.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渊源的有()
A.立法
B.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或阐释
C.司法机关的判例
D.习惯
BCD
23.从法的作用角度,非马克思主义者给法下定义的主要观点有()
A.规则论
B.社会控制论
C.正义论
D.事业论
CD
24.依据内容的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
A.程序性原则
B.政策性原则
C.实体性原则
D.基本原则
C
25.依权利和义务的地位、功能及社会价值可分为()
A.现实权利和义务
B.法定权利和义务
C.普通权利和义务
D.基本权利和义务
D
26.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不正确?()
A.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B.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C.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
D.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CD
27.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A.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C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A.法的主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D.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CD
29.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A.法律关系是物质性的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CD
30.依据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
A.政策性原则
B.基本原则
C.具体原则
D.公理性原则
D
19秋学期《法理学Ⅱ》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C.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D.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2.大陆法系国家通常把法律划分为( )
A.普通法和衡平法
B.普通法和成文法
C.成文法和衡平法
D.公法和私法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A.道德权利
B.绝对权利
C.相对权利
D.对人权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 )
A.非规范性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个别指引
5.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
C.全国人大法工委
D.全国人大常委会
6.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制定的法律所进行的解释属于( )
A.行政解释
B.立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司法解释
7.法与国家的产生过程是( )
A.同一历史进程
B.各国情况不同
C.先有法律
D.先有国家
8.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B.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
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
9.根据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律可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际法和国内法
C.公法和私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1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
A.精神财富
B.法人
C.人格
D.人
11.下列法的功能中以他人的行为为对象的是()
A.评价功能
B.教育功能
C.指引功能
D.强制功能
12.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
A.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D.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13.根据法所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实体法和程序法
C.公法和私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14.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法是专管老百姓的
B.法是万能的
C.法只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
D.法只是管官员的
15.以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度为标准,法律责任可以分为()
A.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B.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C.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D.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
16.东方红剧场与某演员约定,由该演员某一天在该剧场演出。该演员所承担的义务是()
A.可转移的义务
B.公义务
C.从义务
D.专属义务
17.张某过马路闯红灯,司机李某开车躲闪不及将张某撞伤,法院查明李某没有违章,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判李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正式的法的渊源
B.违法行为并非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
C.李某所承担的是一种竞合的责任
D.如果李某自愿支付超过10%的赔偿金,法院以民事调解书加以确认,则李某不能反悔
18.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
A.立法规划
B.立法措施
C.立法技术
D.依照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19.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被称为( )
A.立法体系
B.法系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的体系
20.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
A.理论渊源
B.效力渊源
C.政治渊源
D.历史渊源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法律关系属于( )
A.经由该关系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建立的社会关系
B.物质社会关系
C.权利义务关系
D.思想社会关系
CD
22.权利滥用的构成要件包括()
A.客观上具有危害他人权利和利益后果发生的行为
B.客体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C.主观上权利人具有损人利己的故意
D.主体是正在行使权利的权利人
BCD
23.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在于()
A.适用程序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适用实效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D
24.以下关于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比较说明中正确的是()
A.民法法系国家采用法典的形式编纂法律;普通法系国家则不采用法典的形式
B.民法法系国家的诉讼中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而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
C.民法法系国家的法官只能适用法律,不能创造法律;而普通法系国家法官依据法律,可以创造法律
D.民法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系国家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
BCD
25.根据法律概念所涉及的因素,可将其分为()
A.客体概念
B.关系概念
C.事实概念
D.主体概念
BCD
26.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适用我国( )
A.驻外领馆
B.领陆
C.邻水
D.在领域外的本国船舶和飞机
BCD
27.根据主体的法律地位的不同,法律关系可分为( )
A.隶属的法律关系
B.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方法律关系
D.单方法律关系
B
28.从法的本源角度,非马克思主义者给法下定义的主要观点有()
A.神意论
B.理性论
C.权力论
D.公意论
BCD
29.根据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分为()
A.隶属的法律关系
B.调整性法律关系
C.平权的法律关系
D.保护性法律关系
D
30.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些可以成立?()
A.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B.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
C.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