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形考作业(2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判断正误题,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
1.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
2.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
3.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科学的理论探索中、深厚的历史涵养下形成、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蕴含着清晰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
4.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根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
5.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三个逻辑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 )
6.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内含着丰富的法治理论。它的创始人仅为马克思一人。()
7.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
8.习近平法治思想本质上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人民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 )
9.习近平法治思想洋溢着尊法据理的法治思维。( )
10.习近平法治思想贯通历史和现实、联系国际和国内、结合理论和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际上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12.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进行了两次修改。( )
13.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
1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
15.习近平法治思想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 )
16.在法治建设布局上,实现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历史性转变,有力促进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17.在法治建设方针上,实现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历史性转变,有力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模式从增量型发展向提质型发展、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实体法为核心。( )
19.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 )
20.人们通常把法系理解为具有某种共同法律文化渊源和传统的法律共同体之集合,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 )
21.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把握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中华法系和法制文明传统,正确解读中国现实、总结中国法治经验,回答人类法治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提出了中国主张。( )
22.在国际事务中,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在权益上平等,而且在国际规则上平等,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 )
23.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
24.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
25.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第二次形考作业(2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判断正误题,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
1.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 )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3.在2018年,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4.我国《宪法》第1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明确了最广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宪法》第2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确立了我国的政体,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7.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8.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
11.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1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3.民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4.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治国理政的总章程”,表明宪法在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国家有效治理方面拥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15.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16.国家治理能力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17.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18.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9.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20.“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
22.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23.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依法治国是依规治党的基础和依托,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24.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三次形考作业(2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判断正误题,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所谓“长臂管辖”,其实是源自美国的一个法律用语。美国司法长期奉行的“长臂管辖权”(Long Arm Jurisdiction),是指“当被告人的住所不在法院地州,但和该州有某种最低联系,而且所提权利要求的产生已和这种联系有关时,就该项权利要求而言,该州对于该被告人具有属人管辖权,可以在州外对被告人发出传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根据其国内法对别国实施所谓的“长臂管辖”。()
4.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审议通过《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5.坚持以不公开为常态、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逐步扩大公开范围,提升公开服务水平,主动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6.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7.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必须相互统一、共同推进、形成合力。()
8.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9.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10.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任何个人、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我国宪法法律,但得有特殊情况也得有例外情况,他们可以不遵守宪法和法律。()
11.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
12.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13.法治就是规则之治。法治思维首先是规则思维。规则作为凝聚众人意志并为众人认可的行为规矩,具有确定性、可预期性、可执行性等特点,有利于建立连续的、稳定的秩序。()
14.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保障,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15.我国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16.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由中国政府提出,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20.我国专门的法治队伍主要包括在人大和政府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在行政机关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在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
21.由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构成的法律服务队伍,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行政执法同基层和百姓联系最紧密,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
23.公正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4.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
25.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第四次形考作业(2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判断正误题,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
1.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是关乎法治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问题,是法治理论的核心问题。()
2.法治与政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共同作用于它们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指导思想、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奋斗目标,规定了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原则,规定了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体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4.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两者既具有明显区别,又具有一致性、兼容性和互补性。()
5.2019年党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是政法领域第一部党内基本法规,全面确立了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制度,是新时代党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总依据。()
6.2018年制定的《外商投资法》,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创新完善了国家监察法律制度。()
7.2019年制定的《监察法》,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是对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8.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9.法治领域改革是全方位、系统化的改革,涉及党的领导体制、立法体制、行政执法体制、国家监察体制、司法体制、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法治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10.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发展”的奇迹、“社会长期稳定”是“安全”的奇迹。()
11.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12.面对高发的矛盾风险,要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依靠法治的保障;要打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3.“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1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1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16.法律和道德是互补支撑的。二者都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都是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是社会调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17.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
18.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既存在明显区别又具有紧密联系,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既各有侧重又同频共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共同为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19.党内法规调整的是社会关系,包括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等;国家法律调整的是党务关系,包括党组织领导非党组织和群众形成的领导关系,以及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关系、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关系等。()
20.党内法规主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法律主要由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保证实施。()
21.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也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2.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针对同一事项作出各有侧重的规定时,党内法规应当与国家法律保持一致。
23.国家法律为包括党组织在内的各类组织、包括党员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行为提供了遵循,为党内法规解决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规范问题提供了共性的“底线”要求。()
24.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各有侧重又功能互补。依规治党着重解决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问题,依法治国着重解决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问题。()
25.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之“法”是广义的法,其并非仅仅指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了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也是依法执政的重要支撑力量。()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