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答案】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在线离线作业毕业论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发布时间:2023-10-13 23:13:43来源:admin浏览: 0 次

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


共4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 )分离的历史过程。


A、资本家和工人


B、生产者和生产资料


C、劳动者和劳动资料


D、商品经营者和产品生产者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科技发展史


C、思想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3.狭义的社会革命主要是指( )。


A、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大变革


B、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


C、社会形态的变更


D、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4.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人劳动


D、社会劳动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


6.“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 而国可保也。”体现的是( )。


A、辩证思维能力


B、底线思维能力


C、历史思维能力


D、创新思维能力


7.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群众路线


C、党的基本路线


D、一切从实际出发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9.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是( )。


A、价值


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


D、经济价值


10.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必然产物的是( )。


A、金融危机


B、一定程度的经济风险


C、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恶化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


11.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国家政权


C、无产阶级专政


D、唯物史观


1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 )。


A、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B、真理的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C、真理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本性


D、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3.社会形态更替归根到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具有最终决定意义的是( )。


A、生产关系的变更


B、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革命的爆发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4.人的“物的依赖性”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5.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二、多选题(共20题,60分)


1.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C、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应该( )。


A、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B、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D、必须照搬先进的模式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资本家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 )。


A、社会福利制度


B、职工参与决策


C、终身雇佣


D、职工持股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有( )。


A、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B、阻碍技术的进步


C、导致两极分化


D、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有( )。


A、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


B、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C、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


D、可能性与现实性


6.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意识分为( )。


A、个体意识


B、群体意识


C、社会心理


D、社会意识形式


7.生产力的状况是指( )。


A、生产力的水平


B、生产力的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生产力的结构


8.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 )。


A、彻底的批判精神


B、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C、突出的实践精神


D、坚定的人民立场


9.“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关系包括( )。


A、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两种互相补充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完全取决于社会历史规律


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1.以下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理在事先,理主动静


C、事物是理念的摹本和影子


D、吾心即宇宙


1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失调”主要表现有( )。


A、经济发展停滞


B、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C、福利风险增加


D、债务负担沉重


13.价值的基本特性有( )。


A、社会历史性


B、主体性


C、客观性


D、多维性


1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5.属于主观真理标准论的有( )。


A、权威标准


B、“良知”标准


C、效用标准


D、实践标准


16.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


A、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B、进行国际交往


C、实行政治统治


D、进行社会公共管理


17.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意义有( )。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18.把资本进一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B、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C、表明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D、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9.下列观点中正确反映了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有( )。


A、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C、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发展


D、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认识是多元的,但真理是一元的。( )


A、对


B、错


2.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


A、对


B、错


3.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从来就有“自私意识”。( )


A、对


B、错


4.一切商品只要转化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 )


A、对


B、错


5.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


A、对


B、错


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


共4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科技发展史


C、思想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争论焦点在于( )。


A、是否坚持辩证法


B、是否坚持实践观点


C、是否坚持反映论立场


D、是否坚持能动的反映


4.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是( )。


A、休谟


B、康德


C、柏拉图


D、马克思


5.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事求是的方法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决定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点是( )。


A、社会历史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合规律性


7.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其决定因素是( )。


A、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8.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比。


A、正,正


B、正,反


C、反,反


D、反,正


9.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


A、《太阳城》


B、《乌托邦》


C、《自然法典》


D、《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10.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 )来实现的。


A、垄断制度


B、垄断价格


C、垄断政策


D、垄断资本


11.“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知它。”这句话说明了( )。


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C、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


12.人的“物的依赖性”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资本的直接表现形态是商品生产物的要素,但其实质是一种(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所有制关系


14.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人民的观点


B、实践观点


C、物质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15.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二、多选题(共20题,60分)


1.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具体劳动是指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C、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3.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应该( )。


A、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B、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D、必须照搬先进的模式


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


A、直接现实性


B、主观创造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6.社会形态包括( )。


A、经济形态


B、政治形态


C、观念形态


D、意识形态


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有( )。


A、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


B、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C、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


D、可能性与现实性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有( )。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依赖于感觉器官,理性认识借助抽象思维


C、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思维”


D、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9.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有(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关系包括( )。


A、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两种互相补充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它的基础有( )。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雇佣劳动


D、社会化大生产


12.下列观点体现矛盾观的有( )。


A、物生有两,相反相成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D、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13.下列做法符合唯物辩证法条件论的有( )。


A、揠苗助长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事在人为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4.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 )。


A、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B、柏拉图的“认识即回忆”


C、洛克的白板说


D、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15.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6.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17.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为( )。


A、生产力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B、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C、社会实践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D、物质生产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8.以下关于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有( )。


A、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B、与经济基础相比较,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


C、在实践中,经济体制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D、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对生产力发展起到根本的决定性作用。


19.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蕴含的哲学原理有(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决定量变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 )


A、对


B、错


2.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A、对


B、错


3.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


A、对


B、错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


A、对


B、错


5.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


A、对


B、错


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


共4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科技发展史


C、思想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争论焦点在于( )。


A、是否坚持辩证法


B、是否坚持实践观点


C、是否坚持反映论立场


D、是否坚持能动的反映


4.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是( )。


A、休谟


B、康德


C、柏拉图


D、马克思


5.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事求是的方法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决定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点是( )。


A、社会历史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合规律性


7.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其决定因素是( )。


A、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8.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比。


A、正,正


B、正,反


C、反,反


D、反,正


9.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


A、《太阳城》


B、《乌托邦》


C、《自然法典》


D、《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10.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 )来实现的。


A、垄断制度


B、垄断价格


C、垄断政策


D、垄断资本


11.“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知它。”这句话说明了( )。


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C、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


12.人的“物的依赖性”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资本的直接表现形态是商品生产物的要素,但其实质是一种(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所有制关系


14.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人民的观点


B、实践观点


C、物质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15.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二、多选题(共20题,60分)


1.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具体劳动是指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C、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3.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应该( )。


A、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B、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D、必须照搬先进的模式


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


A、直接现实性


B、主观创造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6.社会形态包括( )。


A、经济形态


B、政治形态


C、观念形态


D、意识形态


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有( )。


A、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


B、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C、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


D、可能性与现实性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有( )。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依赖于感觉器官,理性认识借助抽象思维


C、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思维”


D、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9.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有(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关系包括( )。


A、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两种互相补充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它的基础有( )。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雇佣劳动


D、社会化大生产


12.下列观点体现矛盾观的有( )。


A、物生有两,相反相成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D、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13.下列做法符合唯物辩证法条件论的有( )。


A、揠苗助长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事在人为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4.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 )。


A、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B、柏拉图的“认识即回忆”


C、洛克的白板说


D、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15.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6.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17.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为( )。


A、生产力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B、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C、社会实践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D、物质生产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8.以下关于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有( )。


A、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B、与经济基础相比较,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


C、在实践中,经济体制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D、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对生产力发展起到根本的决定性作用。


19.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蕴含的哲学原理有(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决定量变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 )


A、对


B、错


2.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A、对


B、错


3.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


A、对


B、错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


A、对


B、错


5.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


A、对


B、错


东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综合作业


共40道题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科技发展史


C、思想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争论焦点在于( )。


A、是否坚持辩证法


B、是否坚持实践观点


C、是否坚持反映论立场


D、是否坚持能动的反映


4.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是( )。


A、休谟


B、康德


C、柏拉图


D、马克思


5.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事求是的方法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决定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点是( )。


A、社会历史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合规律性


7.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其决定因素是( )。


A、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8.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比。


A、正,正


B、正,反


C、反,反


D、反,正


9.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


A、《太阳城》


B、《乌托邦》


C、《自然法典》


D、《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10.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 )来实现的。


A、垄断制度


B、垄断价格


C、垄断政策


D、垄断资本


11.“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知它。”这句话说明了( )。


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C、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


12.人的“物的依赖性”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资本的直接表现形态是商品生产物的要素,但其实质是一种(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所有制关系


14.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人民的观点


B、实践观点


C、物质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15.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二、多选题(共20题,60分)


1.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具体劳动是指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C、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3.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应该( )。


A、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B、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D、必须照搬先进的模式


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


A、直接现实性


B、主观创造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6.社会形态包括( )。


A、经济形态


B、政治形态


C、观念形态


D、意识形态


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有( )。


A、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


B、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C、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


D、可能性与现实性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有( )。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依赖于感觉器官,理性认识借助抽象思维


C、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思维”


D、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9.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有(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关系包括( )。


A、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两种互相补充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它的基础有( )。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雇佣劳动


D、社会化大生产


12.下列观点体现矛盾观的有( )。


A、物生有两,相反相成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D、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13.下列做法符合唯物辩证法条件论的有( )。


A、揠苗助长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事在人为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4.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 )。


A、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B、柏拉图的“认识即回忆”


C、洛克的白板说


D、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15.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6.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17.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为( )。


A、生产力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B、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C、社会实践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D、物质生产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8.以下关于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有( )。


A、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B、与经济基础相比较,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


C、在实践中,经济体制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D、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对生产力发展起到根本的决定性作用。


19.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蕴含的哲学原理有(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决定量变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三、判断题(共5题,10分)


1.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 )


A、对


B、错


2.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A、对


B、错


3.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


A、对


B、错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


A、对


B、错


5.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


A、对


B、错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作业咨询 论文咨询
微信客服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