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长沙1月10日电(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李苗 王奎武)记者从1月10日,在长沙召开的“2011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年度工作会上获悉,去年一年,中心所获技术成果在南方稻区累计新增应用面积1000万亩以上、增产稻谷2亿斤以上、增产油菜籽1亿斤以上,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特别是,中心成建制新引进的三大农作物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结出好成果。
湖南是农业大省,在超级杂交稻、油菜等领域累累硕果。不过,应用成果居多,基础研究不占优。为提升协同中心原始创新能力,中心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动,成建制引进了水稻生理生态、水稻种质创新、油菜分子生物学等三大创新基础研究团队。
三大团队组建于2016年后。最先引进的“水稻生理生态创新团队”,主要开展灌浆阶段水稻秸秆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再利用分子机理等四方面研究。自引进至今,已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篇。团队首次发现了海藻糖及其合成基因参与水稻秸秆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再利用的过程,在国际杂志《植物和细胞生理学》上发表了该成果。
水稻种质创新团队主要围绕水稻耐温度逆境分子机理开展研究。团队利用长沙2月底至3月初的自然低温,筛选鉴定出35份萌发成苗期耐低温种质;鉴定了34个苗期候选耐冷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穗期对高、低温敏感程度不同的300份代表性材料,发掘了控制水稻穗期耐高温性状的新遗传位点。
油菜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主要开展油菜早熟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团队对我国203份半冬性油菜进行了不同环境下的开花表型数据调查,筛选出22个与开花相关的候选基因;从三类不同生态型甘蓝型油菜中筛选出570份核心种质资源,并在武汉和长沙种植。据透露,明年有望完成全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团队还筛选出6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和2个特早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