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2.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3.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4.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 )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长慢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8.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具有思想意识
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0.事物的质变是指 ( )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1.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
C.政治制度演变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1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3.事物的质是指 (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1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
A.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15.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16.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17.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8.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1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社会存在( )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就是指社会环境
21.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22.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
A.全部自然界
B.劳动资料
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
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3.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
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
2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2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2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27.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28.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29.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3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一定的进步作用,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 。
A.杰出人物是阶级的代表、群众的代表,是阶级和群众中的一员
B.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为基础的
C.杰出人物的活动受到当时的群众活动和阶级斗争的制约
D.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3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
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
B.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34.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35.列宁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这段话说明了( )。
A.革命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B.革命指出了人民群众摆脱生活绝境的出路
C.革命使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
D.革命能更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6.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是( )。
A.阶级斗争已变成人民内部矛盾
B.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
C.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D.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3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39.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把意识与存在等同起来
C.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D.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40.人民群众( ) 。
A.是一个历史范畴
B.仅仅指劳动人民
C.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D.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
41.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 )。
A.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
C.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和改造规律
D.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
42.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4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它是( )。
A.新社会制度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B.新社会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彻底战胜旧制度的强大物质力量
D.人们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44.共产主义是( )。
A.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B.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C.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实际运动
D.渺茫的幻想
4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 )。
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
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46.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
A.清真寺
B.《红楼梦》
C.化工厂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7.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
A.唯意志主义
B.实证主义
C.马赫主义
D.存在主义
48.“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个论断适用于( )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9.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到现存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条件有( )。
A.经济条件主要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
C.政治、思想道德水平
D.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5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