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2022年春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哪种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
A.志人小说
B.志怪小说
C.唐传奇
D.白话小说
2.作品中作家为表现情感所借助的抒情角色叫做( )
A.作家本人
B.抒情主人公
C.反面人物
D.现实人物
3.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成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一命题的依据:
A.语言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B.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
C.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D.语言能穷尽文学作品的意义
4.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文学阅读
B.文学创作
C.文学接受
D.文学消费
5.对阅读的活动产生作用最大的是( )
A.审美心境
B.理想心境
C.现实心境
D.创作心境
6.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会有瞬间获得突破性进展的特殊情况,这种情况就是()。
A.灵感
B.构思
C.经验内省
D.艺术概括
7.小说摹仿以及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 )
A.叙事
B.纪实
C.抒情
D.描写
8.抒情文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 )的间接反映。
A.主观化
B.客观化
C.情绪化
D.抒情化
9.抒情作品外在韵律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环境变化
B.情节变化
C.情感的起伏变化
D.思维变化
10.情与景的完美结合正是抒情性作品所极力追求的( )
A.艺术风格
B.艺术水平
C.艺术原则
D.艺术意境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历史上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有: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
B.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
C.文化即是知识
D.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
E.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12.内容期待通常具有( )两方面特征。
A.主观
B.客观
C.主动
D.被动
13.从艺术起源看,( )原是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A.诗
B.乐
C.文
D.舞蹈
14.抒情性话语追求的更高境界是( )的和谐统一。
A.理想韵律
B.现实韵律
C.内在韵律
D.外在韵律
15.艺术概括的要义包括
A.将众多化为个别
B.将普遍化为特殊
C.实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D.将特殊化为普遍
16.作品叙事本身是在时间过程中完成的。叙事学所说的时间的“双重性”是指
A.故事时间
B.叙述时间
C.阅读时间
D.讲述时间
17.抒情性作品通常包括有( )
A.抒情诗
B.抒情戏剧
C.抒情散文
D.抒情小品
18.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主要是( )
A.多元法
B.二分法
C.三分法
D.四分法
19.小说中的故事具有( )的两重性
A.经验
B.情节
C.符号
D.连贯
20.阅读心境的表现形式包括( )
A.理想的心境
B.现实的心境
C.审美的心境
D.创作的心境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简单说来,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22.一般而言,情节、事件都是为表现人物而服务的,所以同情节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23.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它是指叙事性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24.通过立自己之言,或表达见解、阐释道理,或追求一种思想上的不朽,诸如哲理性或咏史性作品都属于此类。
25.阅读活动不是内在于作品和文本的活动,而是外在于作品的存在和文本的结构之中的活动。
26.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这种观点认为,文学是一种与作家、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
27.散文是作家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个性的文体。
28.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并以语言的方式存在的艺术样式。
29.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会有瞬间获得突破性进展的特殊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经验内省。
30.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31.艺术积累实际上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观察了解生活和感受体验生活。
32.作家在从事艺术的构思时,构思的方式不是单一的,在综合的基础之上,有时也采用心灵独白等方法,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33.文学离开生活就失去了它的客观基础,离开作家的主体意识,文学就丧失了它的存在意义。
34.文学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多方面的生存活动 。
35.抒情性作品是作家对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呈现。
36.阅读先见是读者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主观先见和心理定势,在阅读 活动中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7.艺术想象具有高度的自由性,这表示它毫无限制。
38.抒情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内在人生为其表现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9.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用动作和语言当众表演,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
40.艺术的积累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观察了解生活和感受体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