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22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理
3.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4.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7.客观实在性是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宇宙观
9.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1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1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实践
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审美实践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15.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经过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是由()。
A.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B.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D.中国人民的思想不够解放决定的
16.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A.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17.除了对立统一规律之外,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还有()。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劳动价值论
C.商品价值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8.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由以下部分构成()。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的作用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20.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下列哪些说法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23.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2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就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25.对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对反映。
26.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27.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2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9.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0.客观性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性质的一种根本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