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秋4月中传媒《电视解说词写作》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对于一些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电视解说词应如何看待和使用?
A.电视解说词不应该使用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
B.电视解说词如果使用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会影响到民族语言的规范化。
C.电视解说词可以随意使用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
D.电视解说词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一些民间词汇和网络热词,使其与民族语言相互融合,实现语言的流通和传播。
2.电视纪实报道如何表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或者将来可能出现的场景呢?
A.可以利用解说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对未来场景的想象。
B.可以通过摆拍的方式展现未来。
C.可以通过导演的方式展现未来。
D.可以通过组织拍摄的方式展现未来。
3.以下选项哪个是电视画面的局限?
A.电视画面不擅长表现形象具体的东西。
B.电视画面很难表现过去发生的事件或者尚未发生的事件。
C.电视画面可以直接表现很多抽象的事物。
D.电视画面表意清晰,不具有“多释性”。
4.电视解说词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解说词越多越好。
B.尽量用画面叙事和讲故事,不要依赖解说词。
C.文字脚本可以作为解说词直接使用。
D.追求画面自身形式的完美。
5.关于同期声采访与解说词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
A.同期声采访可以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无需与解说词配合。
B.同期声采访出现多次跳接也无伤大雅。
C.观点和内容大致相同的街头采访重复出现,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
D.电视解说词通过恰当的铺垫、过渡和承接,为同期声的出现营造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采访同期声的进入应自然引入,水到渠成。
6.以下对电视解说创作的理解,哪个是正确的?
A.电视解说从构思、行文到结构形式,都和文学写作相同。
B.电视解说的写作,既要为“看”而写,又要为“听”而写。
C.电视解说在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D.电视解说写作相对独立,不必考虑与其他电视元素的结合。
7.电视解说词的接受对象不是读者,也不仅是听众,而是电视观众。观看最能体现电视的传播特点,所以,创作者要注意:
A.解说词虽然主要作用于观众的听觉,但一定要立足于观众的视觉感受,把画面作为电视解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B.解说词要保证自身的完整和流畅。
C.解说词写作只要注意为“听”而写就可以了。
D.一般而言,先写解说词,再编辑画面。
8.对电视解说词写作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要求,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解说词为了追求优美,可以完全使用书面语。
B.解说词可以大量使用科技、金融、法律等专业术语。
C.大多数广播电视传媒对稿件的口语化没有严格的要求。
D.解说语言是介于书面语与日常口语之间的一种语言表述形式,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听觉语言。
9.对电视解说非独立性的认识,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电视解说主要是为听而写,无需为看而写。
B.解说词创作与文学创作区别不大。
C.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完成报道和塑造形象,不能孤立存在或独立成章。
D.电视解说无需与其他电视语言元素相结合,可以独立存在。
10.电视解说词为“看”而写,主要是指:
A.电视解说的文字中应该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引导观众看画面。
B.电视解说词不应该使用指代性语言。
C.电视解说词主要描述画面出现的事物。
D.电视解说词不需要交代画面之外的信息。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电视政论片、文献性纪录片在写作解说词的时候要注意:
A.有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形式。
B.以故事细节带论述。
C.提供充分的参照系。
D.句句带信息,论述也要含信息。
E.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立意要高,挖掘要深。
F.加强解说词的语言魅力。
12.同期声采访与解说词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
A.同期声采访不可以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而需要与解说词配合。
B.同期声采访出现多次跳接,会影响采访的真实性。
C.观点和内容大致相同的街头采访不应该重复出现。
D.电视解说词通过恰当的铺垫、过渡和承接,为同期声的出现营造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采访同期声的进入应自然引入,水到渠成。
13.如何注意电视解说的字数与画面长度的关系?
A.电视解说词段落的划分尽量要细,要短小,不宜长篇大论。
B.解说的句式尽量使用短句,有时七八个字,顶多十几个字,一定要见标点符号。
C.解说的针对性要强,明确为某段画面服务。
D.解说词写完之后,一定注意要结合画面掌握一下时间和字数,不适当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调整。
14.电视节目文字脚本的写作,必须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注意前期拍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它的可操作性。
B.注意画面表现的形象性与可视性。
C.在文字脚本阶段,最好确定下将来节目的叙事角度和叙述人称。
D.电视脚本可以作为最后的解说词直接使用。
15.电视解说词具体创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尽量用画面表现。
B.不要对画面做简单的说明和解释。
C.一般而言,解说的最后完成在画面编成之后。
D.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
E.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
16.电视解说创作构思最主要的四个环节是
A.充分占有材料。
B.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
C.组织安排结构。
D.捕捉典型细节。
17.对节目选题进行理性分析时,要了解节目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种情况
A.恰当掌握节目出台的时机与火候。
B.以题材的新颖独特取胜。
C.以独特的个性特色或新颖的形式美感取胜。
D.以主题深刻、挖掘深入、报道充分、分析精辟而独到取胜。
18.提高电视解说的艺术感染力,要注意(
A.语言运用的生活化和口语化程度,避免书面化和公式化倾向。
B.解说语言要跟上语言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作品的时代特征。
C.机智幽默的语言技巧是接近观众、提高观众兴趣的重要因素。
D.强调对解说开头和结尾的处理。
19.提高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质量,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A.内容力求充实具体。
B.语言要富于创造性和感染力,具有时代特征和现代气息。
C.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表述方式。
D.有独特的见解和一定的深度。
20.电视解说词写作的意义包括:
A.弥补画面的不足。
B.弥补音乐音响的不足。
C.和其他电视语言要素相互配合。
D.提高节目制作质量的需要。
21.解说词可以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是由于
A.画面转瞬即逝的特点,使观众对画面的理解比较表面。
B.观众自身理解能力的不同。
C.画面具有多释性的特点。
D.画面对富有哲理性、思辨性和抽象的信息很难表现。
22.电视语言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A.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空前
B.以逼真的图像和声音还原生活
C.利用语言的综合分解能力,使传统艺术的融合交流更加自如频繁。
D.拥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创造能力。
23.电视画面的局限性有哪些?
A.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
B.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
C.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D.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
E.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F.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
24.电视解说的创作构思要注意哪些问题?
A.充分占有相关材料。
B.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
C.合理组织安排结构。
D.善于观察捕捉细节。
25.对电视解说语言的规范化要求主要包括:
A.不要出现明显的逻辑混乱。
B.不要出现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C.不要出现语言感情色彩或者分寸感的失误。
D.语言有严格的规定性,需要规范的地方必须规范,但规范不等于僵化。
26.电视新闻评论的三种形态包括:
A.深度报道。注意如何在调查过程和结构安排上体现倾向和观点。
B.夹叙夹议。选择评论事件的“可析性”和转场过渡的衔接。
C.直接分析评论。注意评论意见的“新意”和“见地”,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和交流感。
27.在解说语言的艺术处理上,要特别注意:
A.对艺术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
B.注意语言表述的分寸感和火候。
C.注意感情表达的内在力量。
D.尽量做到语言表述简洁精炼。
28.电视写作与文字写作的不同有
A.电视写作不必唤起观众的形象感,尽量避免对画面形象的直接描写。
B.电视写作尽可能地少用描述性语言和过多的形容词汇。
C.电视写作有影像特殊的要求和多方面的制约。
D.电视写作需要深入准确地挖掘画面内涵,写出人所共见的形象背后的东西。
29.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有
A.突出时效性因素。
B.交代背景因素。
C.强调主要信息,确定报道的角度、方向与主题。
D.帮助画面提高现场感。
30.一般而言,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标题属于比较好的标题?
A.新颖、独特,能够吸引观众眼球。
B.准确到位,一定程度上揭示主题。
C.字数要少,信息涵盖量要大。
D.音节和谐,好听易记。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画面的“多释性”,使得创作者的意图和观众的接受之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距。
32.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未能及时地捕捉,画面难以再现,除了用空间表现时间,我们经常用当时的过来人或目击者采访进行回述。
33.同一题材的节目,在不同的编辑意图和画面背景下,会有不同样式的解说,在不同的解说撰稿人手中,解说的风格、样式、表述也各有千秋。
34.电视解说可以补充画面不足,完善电视的形象报道。
35.电视解说是同观众的一种交流方式,自身的角色定位、立场角度、叙述方式对交流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6.电视解说不承担过渡和转场的功能。
37.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同其他媒介新闻的写法并无二致,无非是有无画面的辅助而已。
38.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没有一定之规。具体情况一定要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判别。
39.一般情况下,解说词的最后完成,应当在画面编成之后。
40.电视同期声的使用非常重要,其选择剪辑的内容、出现的时机和语言环境,都应该精心安排,尤其是同解说词的配合,尽量做到丝丝入扣,水乳交融。
41.解说词中关键的连接词、转折词及时间副词的使用,一定要使用双音节词汇,使语句意思的传达准确到位。
42.电视报道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数字,尤其是经济报道,在介绍数字的时候,可以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具体形象做参照。这个形象的数量不一定绝对准确,但大体相当。
43.电视语言的画面感,主要指它的画面感觉如何,对画面内涵的理解程度怎样,对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否准确体现。
44.选题策划应注意政策因素、环境因素、竞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选题的理性分析和节目成功的原因分析,确定选题实施的可能。
45.在电视解说词中使用简称,由于听觉传达和对象的广泛,一定要非常慎重,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简称,避免产生听觉障碍或误解。
46.虽然画面可以为人物内心活动,提供某种形象作为象征或隐喻,但无法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47.在现场报道、纪实报道、追踪报道中,多采用第一人称的报道角度,记者以“我”或“我们”的视点进行报道,比较真实、自然、亲切,突出了现场感。
48.电视解说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形式上的基本规律和特殊的形式要求。
49.电视新闻的文字稿相对独立,可以事先写好。这种情况同我们的电视新闻没有充分“电视化”有关。
50.一则电视新闻,如果缺乏必要的背景交代,其新闻价值很难完全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