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2年春学期《国际贸易(二)》在线平时作业1-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二战后,( )跨国公司在数量、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上均居世界首位。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2.( )是日本政府制定外贸政策的主要部门。
A.通商产业省
B.议会
C.国际贸易委员会
D.贸易会议
3.假定甲国对外国进口手表征收关税的从价税率为15%, 并加征从量税率为每只10美元,现一进口商以每只100美元的价 格进口 10000只手表,他应缴纳关税( )
A.15万美元
B.10万美元
C.25万美元
D.5万美元
4.国际分工萌芽阶段出现了( )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农业国与工业国
C.宗主国与殖民地
D.农矿业生产国与工业制成品国家
5.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直接投资东道国
A.美国
B.英国
C.徳国
D.日本
6.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7.需求偏好相似说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 )贸易发展的理论。
A.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
B.工业制成品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
8.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对进口数量的控制上
B.对关税的征收上
C.对进口商品价格的控制上
D.对附加税和罚款的处理上
9.美国、日本等国规定进口酒精饮料的消费税大于本国制品,这种措施属于( )。
A.关税壁垒
B.鼓励出口的措施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管制措施
10.从需求方面考察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称为( )
A.贸易转移效果
B.贸易扩大效果
C.贸易创造效果
D.贸易替代效果
11.新贸易保护主义限制进口的手段是( )
A.以关税壁垒为主、非关税为辅
B.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关税为辅
C.非关税壁垒
D.关税壁垒
12.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转为劳动密集型是在( )
A.创新阶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标准化阶段
1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是( )。
A.自由贸易理论
B.超保护贸易理论
C.关税同盟理论
D.内部化理论
14.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产品和工艺过程中的知识资产优势和( )由两部分组成。
A.外部经济优势
B.规模经济优势
C.内部经济优势
D.绝对经济优势
15.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新体系
A.发达国家
B.欧美少数工业发达国家
C.相当部分工业发达国家
D.英国为中心的工业发达国家
16.在各国专断的海关估价制度中,以( )最为典型。
A.美国的“启动价格制”
B.“美国售价制”
C.欧共体为保护其农产品而制定的“闸门价”
D.《购买美国货法案》
17.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A.进出口货物
B.当地海关
C.实际消费者
D.本国进出口商
18.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按( )价格来计算出口额
A.FOB
B.CIF
C.CFR
D.CIP
19.二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征税方法是( )
A.从量税
B.从价税
C.选择税
D.混合税
20.国家竞争优势取决于( )优势
A.产业优势
B.企业优势
C.国家优势
D.区域优势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前提是产业内的国际分工。
22.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2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超越,是对当代国际贸易现实的接近。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并不存在局限性。
24.以货物通过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为总贸易。()
2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同时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26.商品倾销是垄断企业以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外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
27.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 )
28.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即为该国的对外贸易额;如从国际范围看,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则应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
29.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
30.国际分工是国际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结果。( )